近年来,淡水和耕地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灌溉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滩涂地,盐碱地由于其含盐量太高,一直被认为是农业的“禁区”。
但是,近两年,位于寿光北部的羊口镇却出了一件稀罕事:有人在盐碱地上种起了蔬菜,这种神奇的蔬菜只需要海水灌溉,其生长营养取之于海水和太阳光合作用,种植过程不需要施用化肥、农药等,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蔬菜。
“我们种的西洋海笋在北京市场上能卖到100多元一斤。”来自寿光羊口镇的王磊表示,“菜农种植海水蔬菜,平均一个大棚年收入20-30万元,一年半就能收回大棚成本。”
王磊说的可以在盐碱地种植并且具有极高种植前景的蔬菜便是“西洋海笋”。
什么是西洋海笋
西洋海笋,学名海蓬子,有“植物海鲜”和“海人参”之称,是近年来国际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可利用全海水灌溉的营养保健蔬菜。目前,科学家已经证明西洋海笋主要有抗氧化、消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废水浇灌,降低成本:由于西洋海笋生长所需的肥料可从海水养殖池田的废水中得到补充,利用滩涂海水养殖产生的废水浇灌西洋海笋,不仅可减少肥料用量,降低种植成本,还能有效解决近海区域由于大规模海水养殖造成的海水污染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生态蔬菜,安全健康:西洋海笋利用海水灌溉,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符合有机蔬菜生产要求,而且是由野生的盐生植物驯化而来的非转基因蔬菜,是一种全生态概念的安全蔬菜。
牛人案例
1
发现商机,盐碱地上种海水蔬菜
王磊原是羊口镇的一位农户,过去一直经营盐场,2010年市场低迷,盐场亏损,他转行承包起了盐碱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磊从朋友那里得知国外有一种名为西洋海笋的海水蔬菜,可以在盐碱地上种植,他立刻决定在自己承包的盐碱地上进行试验。
这种海笋从美国引入国内,利用海水、地下卤水等浇灌,每年春季播种,5月份到11月采摘,每亩地年产量可以达到三四千斤。
2011年,王磊开始购买种苗在海南育种,然后拿到自己承包的盐碱地上试种。由于西洋海笋对播种技术要求高,第一次尝试并不成功:播下的种没出苗。好不容易解决了播种的问题,几场雨水又给他带来了50亩的绝收,每亩损失四五千元。
但王磊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一边试验,一边向寿光本地菜农和大学教授讨教技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2012年下半年,这片盐碱地终于产出了海水蔬菜。
2
不言放弃,每亩收入上万元
就在王磊以为事情有了转机时,没想到产出的蔬菜不仅在本地市场难以销售,外地市场也是无人问津。
但王磊并没放弃,他说,海水蔬菜最大优势是无化肥农药,这是进军中高端市场的一个大卖点。
经过几个月的四处奔波,王磊终于与西安、上海的两个中间商达成了合作。2015年,王磊一共卖掉了3万斤海笋。2016年可卖到4万斤以上。如今,除了海笋,王磊又试验成功了新的海水蔬菜品种——芹菜,目前已小规模种植。
王磊算了一笔账,在盐碱地上如果种植普通蔬菜,需要打200米以上的深井才能抽到淡水,浇灌费用比使用咸水高出一倍,土壤改造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而发展海水蔬菜,不仅水源问题解决了,土壤也不需要改造。更重要的是,按照目前市场价格,一亩海笋年收益达到一万元左右,是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好几倍。
除了海笋种植,王磊还发现,在不影响正常采摘的情况下,冬季利用海笋的根苗进行食盐提取,大约每5亩地能产一吨盐,这又是一项增收的途径。
寿北有40多万亩盐田,王磊充分利用寿光北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建设了海水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
从2015年5月开始露天种植海水蔬菜,去年9月又投资20万元建起了两个大棚试种海水蔬菜,公司引种的西洋海笋和黑枸杞两个品种,均获得成功,并推向市场。生产的海水蔬菜已通过中绿华夏“有机蔬菜”认证。
下一步,王磊希望能够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海水蔬菜,充分发挥当地盐碱地资源优势共同增收致富。
3
突破局限,发展深加工
如果仅仅只是种菜卖菜,那只能是产业化的初级水平,进行海水蔬菜深加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做大海水蔬菜产业的必由之路。
对此,王磊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充分利用海水有机蔬菜的特性,开发不同的健康产品,如开发有机盐、保健饮料、生物胶囊等海水蔬菜的深加工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海水蔬菜的深加工产品,王磊早已做好规划。例如有机生物盐,目前,海水蔬菜深加工厂房已经初具规模。
现在,有机蔬菜的经济效益较好,西洋海笋在北京市场上能卖到几十元甚至100元一斤,芹菜也比普通芹菜贵上两三倍。在王磊的带动下,如今寿光菜农种植海水蔬菜,平均一个大棚年收入20万元到30万元,一年半就能收回大棚成本。
海水农业无疑给农业带来了新希望,让以前的不毛之地也能发挥作用,产生高价值,但是广大农友和种植户,在面对海水农业时要客观对待,切忌盲投。
来源:长江蔬菜、三农洞察等
编辑:任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