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孙栀栀两岁半了,别看她年龄最小,却是我们家的中心人物。
她妈妈画画,她就在旁边磨蹭,有时钻到怀里看。她妈妈拗不过她,就在大画案旁设一画凳,纸、笔、颜料、水盂、笔筒齐全,她模仿她妈妈的样子,也是提笔蘸水,再蘸颜料在纸上涂鸦,纸上便出现五颜六色图案,尽管抽象,有的却很和谐,她妈妈把这些画收集起来,装订在一起,等她将来长大了好让她看。她妈妈还和她一起捏橡皮泥,她妈捏个企鹅,她也捏个企鹅;然后是青蛙、茄子、小黄鸭,一对一对,像模像样。家中支有一个和她一般高的画架,经常见她穿上翠绿色的围裙、套袖,煞有介事地在黑板前忙碌,画太阳,画小鱼,画房子。
她奶奶上午读心经,她守在旁边,久而久之,也脱口而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我故意说“五月皆空”,她马上纠正我“不是五月皆空是五蕴皆空”。到了佛像前也双手合十说“佛佛保佑栀栀乖乖的”。有时还模仿她奶奶在塑胶垫上练瑜伽,低头从高支的腿下向后望。也会平爬垫上,头高扬,两只小手各勾翘起的两只脚,晃动“摇船”。还拿起一根塑料管缠到腰里,说“我准备练跆拳道呢!”
一岁时她就会旋转双手翻莲花,还会中气十足地断喝一声,被我们称之为“大彻大悟”。也渐渐学会背一些儿歌和唐诗,还能随我背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有一次,我见她很认真地自言自语“嫦娥奔月”,另有一次,她背诵一长串《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一直到“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我是没教过,问她妈,没教这;问她奶,也只教过前四句,后面不是她教的,那又是跟谁学的呢?遂问栀栀,她把我领到书匣旁,说“是点读笔教的”。原来她姨赠的点读笔,点书的哪一篇,都会自动播放这篇的录音,孩子就是在这里学会的。我很惊异,这家里还潜伏着另一个老师。
神奇老师还不止这一位。她两岁时能叫出二十几种水果、二十几种蔬菜和一些动物名称,也是墙上的有声看图识字板教她的。小栀栀时常冒出些大人话来。一次问她去不去姨奶奶家,她答“我还不是很确定”。另一次,听完奶奶讲述一件事后说“太令人感动了!”再一次,对我说“你好无聊啊,咱俩聊天吧!” 这几句话都出自动画片《小猪佩奇》,关键是她能理解、记熟并运用到合适的场合。她还爱看《企鹅家族》《托马斯》《消防员山姆》《蜘蛛侠》等动画片,这些片子中的人物也都是她的老师。有一次,她爸说你看的啥动画片我咋没看过,栀栀说“这是我小时候就看过的”。
她很好奇。问题总是多多。我说咱看钟表吧,她马上说“钟表是啥?”我说“是看时间的”,又问“时间是啥?”我说“是计算日子的”,又问“日子是啥?”我被逼到墙角,只得缴械投降。
她有两布包玩具,但还是最爱玩大人的手机,抓到手就不松,用小手指一划一划的,划出个照相机,“咔嚓、咔嚓”照一堆相;划出个台球桌,挥杆击打;划出个贝瓦儿歌,一首一首痴迷听。
栀栀时常闹着要去桌边,“我要写字”、“我要画画”、“我要弹琴”,还指着墙上悬挂的一个看书打盹的古人说,“这是个懒家伙,什么也不做。”
以前她做错事时,我曾抱她到门后“闭门思过”。有一次玩捉迷藏,她躲在房间大门后面的角落,问她为啥藏这儿,她答“我在这儿闭门思过呢!”再有一次,抱她去门后,她奋力抵制:“我今天又没犯错误,为啥要思过?”她还善于察言观色。有一次问我:“爷爷你辛苦不?”我说“不辛苦”,她说“你整天炒菜还能不辛苦?”另有一次在饭桌上,问:“爷爷你今天好像不高兴?刚才奶奶瞪了爷爷一眼。”
童年是一生最幸福也最放任的时候,多半是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纯真得就像一张洁白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