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5首立秋诗词,写尽人间秋色,第一首就被惊艳到了~

不觉盛夏去,人间已立秋!

转眼间,夏日将尽,立秋已至。尽管蛙还在鼓 噪,蝉还在鸣唱,秋风悄然而至,在一片叶子上写下秋的诗歌。

暑气渐收,秋色入眸。绿意将褪未褪,草木将黄未黄,微风徐来,所有美好不期而至。

让我们一起伴着明亮而不毒辣的阳光,品尝最宜人的自然。

一起品读诗词里描绘的立秋景致:或勾勒清新秋景,或抒发淡淡悲秋意,或喜秋之清爽可爱。


立秋:5首立秋诗词,写尽人间秋色,第一首就被惊艳到了~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咏二十四节气诗·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它夹杂在大暑与处暑之间,带给了人们清凉的希望,丰收的希望,同时,也带来了万物即将萧条的轻愁。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昼夜温差变大,水蒸气遇冷就结成了白色的露珠。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元稹这首《咏二十四节气诗·立秋七月节》紧扣立秋物候变化,不仅写出了立秋时节的季节特征,还写出了作者迎接秋天的心情变化,既有景色之美,也有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可谓是声情并茂。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不期然间,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凉风吹起,悄悄地迎来了秋天。

秋夜里夜空澄澈,星河灿烂,天河上的鹊桥已经搭成,美丽的织女应该正在玉楼上与牛郎相会吧。

寒蝉凄切的鸣叫喧声于耳外,似乎在提醒秋天已经来临;清丽的初秋早晨,白色雾气的笼罩下,露珠从树林的枝头滴落。

一叶落,天下秋,时光飞逝,流年似水,如何才能叫人不添忧愁呢?

时节更迭,岁月流转,转瞬间,四时八节都已过半,这世间,时间最是从容,不紧不慢,有条不紊,没有等待,也没有彷徨。

可是,站在时节的路口,总是令人有些许的惆怅,好像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标志着一个新季节的到来。暑气将退,凉爽将至。

刘翰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下了一副容颜,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从立秋这天的早晨起,暑气渐退而秋天将至,秋风阵阵而起,早已惊动人心。

澄明高远的天空收敛了夏天的景色;高大的梧桐树叶开始飘落,发出了秋天的声音。

古人说:一叶知秋。当树上的绿叶开始染上黄色时,我们便知晓秋天到了。

刘言史的这首《立秋》描写的是立秋时节的特征:暑气消褪,秋风乍起,天高云淡,树叶飘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这两句将夏去秋来写得生动有趣,一个“收”字和一个“动”字,赋予了大自然情感和生命,仿佛是天阔云高将夏色收起,而树木萧萧应和着秋声一般。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齐己这首《新秋》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立秋图。

猛然发现,炎热的三伏天就要结束了,又到了一年立秋之时。

露水与彩霞,在早上欣赏它们,还会感觉到些许凉意;白云和山峰,在黄昏欣赏它们,更觉得奇妙而变化多端。

田野上的庄稼,即将成熟,随风飘散着香味;原野上的小草,有的已经开始枯萎了,原野显得格外辽远。

我们处在这样清净的时光里,就不要伤悲了,不妨保持一颗安仁之心,迎接秋天的到来。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

六月十三日立秋

宋·杨万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

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盛夏酷暑中,格外令人欢喜的便是迎来了立秋时节,然而,空气中依旧弥漫着夏日的余温,并没有带来凉爽的西风。

于是,打来清凉的井水,用它洗去脸上的困倦与疲惫。随后,又将井水轻轻地洒在荷叶之上,饶有兴趣地欣赏水珠在荷叶上跳跃、滚动、碰撞。

井水洗脸、荷叶观珠,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意与画意,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