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1日,华野技术侦察部门截获了一份紧急情报,内容是:“汤恩伯限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12日攻占坦埠。”粟裕接到电报后,深思了半小时。他认为,这是致命的一击,因为坦埠是华野指挥部,蒋介石的中央军集中向华野指挥部开来,这是决战的节奏。粟裕早已将整编第七十四师作为预定歼灭对象,他构思过作战方案,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与第七十四师决战。
蒋介石的第七十四师是他的最精锐部队,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心腹大将。此人在抗战中屡立战功,曾杀妻,但在蒋介石的操作下被提前释放。自由后,张灵甫在抗战中多次做出突出贡献。也正因为有张灵甫这样的虎将统帅,第七十四师曾让解放军吃过大亏。
粟裕断定,不论蒋介石的大计划是什么,第七十四师都会是主要突击力量。他结合得到的情报做出自己的推算:“敌人是准备发动全线进攻,他们想以第七十四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两翼和后续强大兵团掩护下,实施中央突破,矛头对准华野指挥部驻地坦埠,企图一举击中我指挥中心,陷我军于混乱和四面包围之中,聚歼我军主力于沂蒙山区,或者将我军逼向胶东一隅,赶过黄河。”
粟裕的推断是准确的,蒋介石确实下了一盘大棋,一旦成功,解放军将陷入被动局面。粟裕虽身处一线,但他的军事注意力却长期放在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和战术问题上。他在朱、毛的学习中,学到了指挥作战的精髓。他曾感慨地说:“我跟着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粟裕后来成为“军神”,并在孟良崮战役中打出“神仙仗”,不仅因为他从毛泽东、朱德那里学到的指挥作战精髓,还因为他本人有三个特质。这三个特质,在孟良崮战役中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三个细节中,被完整体现出来了。
第一特质:敢于反常用兵、出奇制胜。粟裕在看懂了蒋介石的意图后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战机。他迅速改变了原先的作战计划,决定直接打击中路强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他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切断第七十四师与其友邻的联系,以达到将整编第七十四师全部消灭干净的目的。
第二特质:心细如发。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的细心体现在战略部署到具体打法等各个方面。战役接近尾声时,他发现了部队上报的歼敌数与七十四师编制数有出入,并据此认定有敌军隐藏。他命令各部队重新汇报战果,继续搜查,最终发现了隐藏在山谷中的7000敌军,并予以全歼。
第三特质:始终为人民而战。粟裕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在战役中,他坚持不借门板,只为确保人民安全。毛泽东曾评论他:“粟裕不是樊哙,也不是韩信,而我自己,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他是我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儿子。”这种为人民而战的格局和态度,使粟裕真正做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的得意之笔,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也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部队。而孟良崮战役,只是粟裕“神仙仗”之一,他一生打过的“神仙仗”之多,连毛泽东都叹服不已。对于“战神”而言,从来不会有“最神”,而只会有“更神”。粟裕的孟良崮战役,正是他下一个“更神”之战的开端。
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粟裕三特质助力全歼张灵甫第74师于孟良崮》
😄💪🏻